光明日報:技術創新離不開國有企業

來源: 中國化工集團
時間:2015-04-02

進入經濟發展新常態時期,通過全面深化改革使經濟增長從資源驅動和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成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適應新常態的關鍵。隨著企業技術創新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與技術創新的關系又一次引起人們的關注。國有企業究竟是有利于還是不利于技術創新?我們能夠期望依靠國有企業使中國經濟走上創新驅動的道路嗎?

紛繁的企業群體與全方位的技術創新

討論國有企業與技術創新的關系,不能泛泛而論。因為,現實中的企業是高度多樣化的,盡管可以分類為“國有企業”“民營企業”,或采用其他標準加以分類,但都不可能同現實中的企業狀況嚴格對應。任何企業分類都具有主觀性。

僅就“國有企業”這個群體而言,對于它的數量和結構狀況的判斷,取決于其所設定的統計口徑和方式。按現有的統計資料,中國現有國有企業15.5萬家。這個數字是指法人單位數還是合并報表的單位數?其“國有”的統計口徑如何確定?例如:國有資本占多少股份算是“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是否還算“國有企業”或“國有控股企業”?所謂國有股份是否包括擁有國有股的法人單位的持股部分?即使國有股份不是絕對控股份額,但如果處于相對控股地位,如何確定其性質?是否按照“實際控制人”來界定?總之,目前我國的國有企業群體狀況非常復雜,討論國有企業的任何問題都不能一概而論。

另一方面,各類企業的技術創新情況也是多種多樣、千差萬別。尤其是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決定了各個產業和各類企業都有技術創新的很大空間,其創新方式各有特點,涉及的領域是全方位的。有的是“連續性創新”,有的是“破壞性創新”或“顛覆性創新”。而且,“創新”與“模仿”“學習”等技術進步行為也未必能絕對區分開來。各個產業、各個企業在不同的發展時期、處于不同的市場地位、面對不同的挑戰和機遇時,會采取不同的技術創新路線。

認識企業群體的復雜性和技術創新的多樣性和全方位性,對于研究國有企業同技術創新的關系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不同的企業適應不同的技術創新,多樣性全方位的產業技術創新需要各種類型的企業來實現。本文主要討論典型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問題,所謂典型國有企業是指:國家為實現某種重要目的而投資設立,規定了特定的經營領域,由國家選定的企業管理者經營,其行為還要受除法律法規之外的其他特殊法規(或政策)調節的營利性組織。實際上,正是這類國有企業同技術創新的關系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特別關注。

國有企業在創新活動中有其特殊的用武之地

許多人認為國有企業存在不太有利于技術創新的弱點,大致有這么幾個原因:第一,國有企業缺乏創新動力。因為國有企業由國家投資設立,是沒有企業家的企業(即由政府替代企業家),而創新是企業家的功能。相反,民營企業是企業家設立的企業,沒有創新就不稱其為企業。第二,國有企業往往有壟斷性,有特殊的任務、特殊的經營領域。既然可以享壟斷之利,何須費力創新。第三,國有企業的決策由企業高管主導,國家對企業高管進行業績考核。國企高管的行為通常傾向于規避風險,因為國家對國企經營中的“失敗”比“成功”更敏感,而且通常是“功不抵過”,不能容忍“拿納稅人的錢去賭未來風險”。

難道在技術創新上國企就沒有優勢了嗎?其實不然,各類企業都是既有優點也有弱點,凡現存的企業制度必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國企在技術創新上是有其優點的:第一,國企聚集資源的能力比民營企業強,融資條件也比民營企業有利。例如,銀行更放心給國企貸款,特別是經濟形勢不好的時候。第二,國企有國家信譽做背書,盡管也實行有限責任制度,但破產的可能性很小,如果發生困難,解救的方式顯然強于民營企業。第三,國企通常有跟政府對話的特殊渠道,也有獲得政府特許的更多機會。正因為國企有一般企業不具有的優點,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存在國有企業。

如前所述,我們面臨的技術創新任務是全方位、多種類的。不同的技術創新適合于不同類型的企業。例如,可將技術創新分為兩類:一類是技術路線基本明確的,另一類是技術路線具有很高不確定性的。第一類技術創新的成功主要取決于投入強度,包括資金和人力資源等,比如高鐵、大飛機、航天航空等,技術路線基本明確。國有企業具有聚集資源的優勢,也有人才和組織優勢,在這類技術創新上大有用武之地,可以集中力量實現創新突破。

對于第二類技術創新,由于技術路線不明確,有很大風險性,難以進行投資決策和技術路線選擇,因此如果進行這類技術創新,國家對國企高管業績的考核難以把握標準,國企可能不具優勢。其實不僅是國企,大型民營企業也往往缺乏這方面的優勢,中小企業卻通常具有優勢。在美歐等發達國家,這類技術創新往往是中小企業率先突破,然后才有大企業大規模進入,或者是小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獲得成功而成長為大企業。

總之,站在中國實際國情的角度來看,我們既不能否定國企的優點也不能否認其弱點。各類企業各有各的用處。在技術創新中,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應各居其位,優勢互補,相輔相成。

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具有公共價值

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質決定其不僅具有營利性組織的一般職能,而且具有實現國家意志的特殊職能。在技術創新上,國企要體現國家科技創新戰略的總體意圖,要肩負國家的使命,整個行業要因為國企的存在和表現而具有更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成就,整個國家、各個行業的技術創新也要因為國企的存在而更具有創新能力。

例如,各產業的技術創新需要很多基礎性的、共用性的技術,這是我國產業技術進步中一個很大的薄弱環節?;A性、共用性的技術進步具有相當程度的公共品性質,可以成為其他技術創新的支撐,從而決定了國家整體的產業技術水平和技術創新前景。在這方面國有企業大有用武之地,也有顯著的競爭優勢。再如,有很多連續性的技術創新,包括工藝技術創新,國有企業也有一定優勢。因為在我國,民營企業只有二三十年的歷史,大都缺乏技術積淀,而國企的歷史長、技術實力強、實驗設施較完備、產業專注性也比民營企業高。所以,在累積性的技術創新上,國企具有現實的優勢條件。這類技術創新的技術路線選擇風險性(不確定性)也較小,基本屬于前述的第一類技術創新,國有企業可以有優勢。

再有,中國具有獨特的國情,面臨許多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特殊經濟社會現象和挑戰,因此中國必須通過技術創新來解決特殊國情下的許多特殊問題,這往往需要國有企業來承擔。例如,中國人口眾多,地區之間的經濟不平衡導致交通運輸業務的季節性很不均衡(例如春運),對交通運輸設施具有許多特殊需求,滿足這樣的需求成為國家的戰略性問題,這就需要國有企業來實現,例如高速鐵路建設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

總之,我國國有企業的技術創新具有明顯的公共價值和國家使命性,這不僅基于國企的特殊性質,而且緣于中國的特殊國情。有些技術創新在其他國家可以由民營企業完成,在中國卻由于缺乏可擔此任的民營企業而只能由國企來承擔。此外,由于現有經濟體制尚不完善,在現實中還缺乏有效的機制將資源及時配置給民營企業,有些技術創新具有國家競爭性質(例如關系國家安全的技術突破),因而不得不讓國企率先進入若干重大技術創新領域,“殺出一條路”或“打開一道口”,就如同當年進軍核工業、航空航天等領域那樣。

國有企業技術創新也應體現公平競爭

國有企業是中國企業群體中舉足輕重的部分,雖然有其技術創新的特殊使命,但也要遵循公平競爭的一般規律。歸根到底,公平競爭是促進技術創新最有效的機制。

國有企業的市場地位往往具有一定的壟斷性,所以,除了那些直接體現了國家間競爭的特殊行業之外,大多數行業中的國有企業均應通過減少壟斷性的改革,來激發其技術創新的動力機制。特別是要弱化行政性的科技資源配置方式,使國企在公平競爭中形成持續的技術創新機制。

對國有企業技術創新貢獻的評價不僅要看其自身的技術進步狀況,還要看其對整個行業以至整個國家技術進步的影響。國企技術創新一方面應體現在其所承擔的創新職能上,另一方面還要防止其對其他企業技術創新的“擠出效應”。國企技術創新的目標主要不是“擊敗競爭對手”,而是夯實國家的技術創新基礎,促進全方位的產業技術創新。這就要有公平競爭的“國企胸懷”,尤其是在國企占據了很大份額而具有壟斷性的產業,應有主動減弱“市場勢力”促進形成公平競爭市場格局的社會責任心和全局意識。

國有企業還要做好參與國際競爭的準備。當前,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的競爭規則正在發生很大的變化,許多競爭規則將超越WTO原則。這對國有企業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尤其是高技術領域的國際競爭產生了一系列新的挑戰。因此,國企在實現其技術創新戰略目標時,也必須適應國際競爭的公平性規則,例如“競爭中立”原則。

(本文章摘自4月1日《光明日報》,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 紀檢監督 | 友情鏈接 | RSS訂閱 | 常見問題
Copyright © 2005-2022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ICP13046076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65
中恒電國際信息技術與中國日報社聯合設計制作
技術維護:中國化工數據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
午夜DJ观看在线观看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