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裝備制造業“走出去” 擦亮中國新“名片”

來源: 中國化工集團
時間:2015-02-27

近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促進我國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實現互利共贏。從國內產業發展看,以高鐵、核電為主的裝備在國際市場具有高性價比的競爭優勢。推動中國裝備走向國際市場,優化外貿結構,既能促進國內產業轉型升級,也對構建互利共贏的新格局具有重大意義。

1.裝備業能否成為中國制造新“名片”

2014年10月,美國馬薩諸塞州交通局正式批準向中國北車采購284輛地鐵車輛,裝備波士頓紅線和橙線地鐵,中國軌道交通裝備企業首次成功登陸美國。今年2月4日,中國、阿根廷兩國政府簽訂《關于在阿根廷合作建設壓水堆核電站的協議》,中國自主研發的三代核電“華龍一號”成功出口拉美,將落地阿根廷。

自2014年下半年起,國務院常務會議數次討論和部署加快鐵路、核電、建材生產線等中國裝備“走出去”,一系列鼓勵和扶持政策出臺,一些初期探索項目陸續落地。截至目前,中國與巴基斯坦的核電合作已承建6臺壓水堆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達340萬千瓦;中國核電企業在加拿大、英國、羅馬尼亞等地的布局也初見成效。

同樣,中國高鐵邁出國門的腳步加快。據了解,2014年我國共出口鐵路設備267.7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22.6%。從主要市場看,東盟、阿根廷、澳大利亞和美國位居我國鐵路設備出口的前四位,出口額分別為38.4億元、34.5億元、33.5億元和31.7億元,其中對東盟出口額增長了1.2倍。

1月2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大力開拓鐵路、核電等重大裝備國際市場,整合行業資源,創新對外合作模式,探索采取合資、公私合營等投資運營方式,為有需求的國家提供工程設計咨詢、施工建設、裝備供應、運營維護等全方位服務,并通過國際合作開拓第三方市場。

我國“一帶一路”的倡議為高鐵、核電等中國裝備“走出去”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據了解,“一帶一路”沿線是世界軌道交通最急需發展的區域,區域內擬建或在建的高鐵項目共有9個,此外還有22個跨境鐵路、普通鐵路和地鐵項目擬建或在建。而核電產業作為高端技術制造業也成為“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著力點。

專家普遍認為,長期以來,我國在外貿方面一直處于順差位置。但是,出口結構卻不盡合理,出口的主力軍長期停留在紡織品等低附加值產品中,中國制造在國際市場上被貼上了低端、廉價的標簽。

然而情況現在已經有所改觀。“中國正在從‘世界工廠’向投資輸出國轉變。”經濟學家宋清輝說,“以高鐵、核電為代表的中國裝備制造業以質優價廉的優勢贏得國際認可,成為中國制造的新‘名片’。”

2.境外項目建設如何防范風險

2014年底,中國鐵建、中國南車等組成的國際聯合體中標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羅的高鐵項目,項目在中標三天后取消,今年2月墨西哥方面又宣布,剛剛重新啟動的這一高鐵項目招標被“無限期”擱置。

一般認為,客流量不足致使成本回收難以及油價的波動,是墨西哥高鐵項目撤標的重要原因。而對于沙特麥加輕軌鐵路項目,中國鐵建稱受項目所在國政治、經濟、政策、法律等影響較大,低估了拆遷難度,各種因素的變動導致成本增加。這些項目的經驗值得借鑒和思考:需要進行理性地可行性分析,加強境外投資監管,規范企業經營秩序,建立健全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機制。

“國家要重點推進高鐵‘走出去’,但也要更重視風險防控。”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指出,即使是國內的投資,也存在技術和經濟的風險,而“走出去”的項目除了這兩個風險之外,還會存在一些政策的不穩定性、政局的變化等風險。

中國企業的其他海外項目同樣面臨許多問題。比如,由于路途遙遠,中國設備的檢修可能需要花費巨額成本;再比如,由于語言不通問題,設備和圖紙上的文字外方看不懂,雙方交流受阻礙,甚至當地勞動力進入項目都面臨困難。再有,目的國對環保、勞工條件等方面的要求和法律法規都需要深入了解。

對此,王曉濤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在拓展自身發展空間的同時,也要充分考慮所在國經濟和產業發展的實際需要,著眼于提高有關國家產業發展的能力,增加當地的就業,提升當地產品的供給水平,促進有關國家長期可持續發展。

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司副巡視員曹鋼認為,完善支持政策、做好配套的財政金融保障是風險防控的關鍵。“可以建立政企銀合作機制,創新發展思路,銀企要成為利益共同體,組建‘產業+金融+服務’的集團軍。”他說。

今年1月初下發的《關于加大重大技術裝備融資支持力度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將創新金融產品和融資服務模式,為企業提供多元化和個性化的融資服務,支持產品出口及企業“走出去”。

王曉濤表示,要按照市場原則,拓寬外匯儲備運用渠道,支持企業在境內外發行股票或債券募集資金,發揮政策性金融工具作用,為重大裝備和優勢產能“走出去”提供合理的融資便利。

3.怎樣促進經濟共同發展

2014年中國整個裝備制造業出口2.1萬億元,占國家整個出口收入的17%,其中包括電力、通訊、石化、礦業、航空等行業,大型的成套設備出口快速增長。中國60萬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已經成為出口的主力機型,華為公司68%的銷售收入來自于海外市場,另外工程機械、汽車等領域在境外的投資也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目前,我國企業已在亞洲和非洲的發展中國家建設了鋼材、水泥、玻璃、印染、針織、汽車等生產線,既開拓了新的市場,又增加了當地生產能力。如奇瑞等汽車企業在境外建設整車或零部件生產線,徐工集團、三一重工等海外業務規模也不斷擴大。

專家認為,關于開展國際產能合作的問題,要將產業規模大、技術水平較高、具有一定優勢的行業作為重點領域,如鋼鐵、有色、水泥、玻璃、汽車、輕紡等。同時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支持企業在有條件的國家上下游配套協同發展,增加產品當地附加值。

在全球范圍內看,新一輪基礎設施建設、國際產能合作的熱潮正在興起,也逐漸成為許多國家促進經濟發展、減少貧困、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這實際上也為中國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提供了重要機遇。

隨著跨國合作項目的不斷展開,如何與目標國合理對接成為關注焦點??紤]所在國當地的經濟現狀和政治、文化環境等因素,既要發揮我國自身優勢,也要注重本土化,探索多種商業合作模式,積極融入當地社會。

王曉濤指出,要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需要充分考慮東道國的經濟狀況、現實需求,以及技術標準的實際情況,既要獨立自主,積極開拓國際市場,也要考慮與有關國家組成聯合體,共同參與境外的鐵路項目。同時也要學習跨國的經營經驗,提高我們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力的能力。

同時,“走出去”不但可以貢獻當地經濟發展,也促進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商務部部長助理張向晨認為,中國的電力設備、通信設備、船舶、高鐵,在很多國家都有需求和市場,而國內市場需求增長正在放緩。“從全球市場來看,推動中國的裝備制造業‘走出去’,既便利了這些國家,也為我們國家的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新的思路”。

(本文章摘自2月26日《光明日報》)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 紀檢監督 | 友情鏈接 | RSS訂閱 | 常見問題
Copyright © 2005-2022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ICP13046076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65
中恒電國際信息技術與中國日報社聯合設計制作
技術維護:中國化工數據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
午夜DJ观看在线观看H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