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走出去” 心中不能只有“我”

來源: 中國化工集團
時間:2015-03-25

兩會期間,中國企業“走出去”成為熱門話題之一。這種熱在會后也得到延續。多家央企的領導接受采訪暢談“走出去”歷程以及未來藍圖。

當下中企“走出去”風頭正勁。經過30多年的苦修,中國企業已經逐漸壯大起來,盡管和世界一流企業在很多地方尚存差距,但它們已成長得足以在海外一展身手。何況,一些行業的國內市場趨于或達到飽和,急需為擴張的產能尋求出路。

1979年11月,北京友誼與東京丸一成立了京和股份。它是中國改革開放后第一家海外企業;到2013年底,中國投資者設立的跨國公司已達2.5萬家,分布于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中國企業對外投資不足10億元;而2013年,這個數字為1078億元,增長超過100倍。

即便如此,對于世界經濟舞臺而言,中國企業仍是“新人”;對于中國企業自身,海外市場仍是充滿未知的世界。海外提出中國企業將會是什么角色?中國企業則困惑于他國的溫度,頻頻感到“身在異鄉為異客”的寒冷。顯然,深度磨合在所難免,也尚需時日。

目前,“走出去”的思路主要還集中于戰略謀劃、風險的管控等。有專家表示,中國企業首要的是解決自身布局問題。也有研究者稱,國際化之路可能滿是荊棘,要提高應對風險和挑戰的能力。還有學者指出,“走出去”不光是企業的事兒,政策要有保障,社會要有支持。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僅心中要有“我”,而且要有“他人”。中國企業融入世界市場,追求利潤和回報自不待言,但利潤和回報可以依靠與當地人共同獲益去獲得。

最近,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在談及“一帶一路”時說,“建設‘一帶一路’的主要動力來自我們自己,如果沒有對方的配合,沒有對方的需求,這個經濟帶能建設起來嗎?”他希望國人要有雙贏思維。

中國企業“走出去”不是一時之策,而是長久之選。那么,中國企業要想“走”得長遠,唯有給當地提供好的產品、好的服務,為當地人創造新的工作崗位,為他們的生活開啟新的可能??傊?,要作為一種正能量的存在,一個溫暖的朋友。

反觀當前,一些中國企業還不會熟練運用當地的法律規范,也沒找到履行社會責任的最好方法。它們或許重視維護與當地政府的關系,卻還沒重視社區服務。它們或許對投資者、供應商給予了充分考慮,卻對當地文化缺少研究。甚至有些企業把在國內養成的惡習帶出國門,投機取巧,偷工減料,惡意競爭……這如何能不砸中國企業的牌子?

一位主管海外業務的央企老總說,中國企業不缺見縫插針式的聰明,缺的是鐵杵磨成針式的笨拙。這種“笨拙”的真意在筆者看來或許就是:中國人不僅要學會為世界創造,還要學會與世界分享。

(本文章摘自3月22日《中國青年報》)

 
 
聯系我們 | 網站地圖 | 法律聲明 | 紀檢監督 | 友情鏈接 | RSS訂閱 | 常見問題
Copyright © 2005-2022 中國化工集團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ICP13046076 京公網安備110401400065
中恒電國際信息技術與中國日報社聯合設計制作
技術維護:中國化工數據中心 Email:56622999@cncic.chemchina.com
午夜DJ观看在线观看HD